置之高阁(zhì zhī gāo gé)的成语解释及意思

作者:通通学

置之高阁词语解释

置之高阁(置之高阁,置之高阁)

比喻弃置一旁,不睬不用。

▶清·黄宗羲《蒋万为墓志铭》:“二场三场,置之高阁,去取止在头场。”

▶郑观应《盛世危言•练兵》:“纵有黄帝握奇、太公阴符、孙吴心法,诸葛八阵,或置之高阁,或视为陈言。”亦作“置诸高阁”。

▶廖仲恺《作事必须有恒心》:“当时兄弟以为这种书干燥无味,太没意趣,所以不甚当心,遂置诸高阁。”

置之高阁网络解释

把東西放置於高樓上。比喻棄置不用。西遊補.第十五回:「行者在山凹裡見師父果然做了將軍,取經一事,置之高閣,心中大亂,無可奈何。」亦作「束之高閣」。

置之高阁成语解释

◎高阁:储藏器物的高架。捆起来以后放在高高的架子上。比喻放着不用。

◎《晋书·庾翼传》:“此辈宜束之高阁,俟天下太平,然后议其任耳。”

◎ 行者在凹里见师父果然做了将军,取经一事,~,心中大乱,无可奈何。 ◎明·董说《西游补》第十五回

置之高阁造句

  • 我藏上海有许多好书,置之高阁,都不曾过目,对此不免怅惘。
  • 秘本:私人收藏者秘藏于家室,置之高阁,不准许外人见阅的版本为秘本。
  • 自2006年社保案以来,上海高层频繁调动,加之世博会的建设与召开,如此敏感而棘手的问题被置之高阁
  • 不仅雅部昆腔更日趋没落,连花部的京腔也大为失色,竟“使京腔旧本置之高阁”(《燕兰小谱》)。
  • 一生写了不少谏疏指陈时弊,但多被置之高阁,还著有《诗文集》、《治浚款议疏草》等,均已失传。
  • 如果置之高阁,本书也许不比以前的书和文章更好,但若置于程序员编写密码的工作站旁时,这本书无疑是最好的。
  • 今只因自己目无双珠,遂悉令世间将此妙文目为淫书,置之高阁,使前人呕心呕血做这妙文乃为俗人所掩,尽付流水,是谓人误《金瓶梅》。
  • 石天柱以此为端,挺身直言,指责武宗终日淫乐嬉游,“外列皇店,内张酒馆”,对朝中大事不闻不问,“章疏置之高阁”;对边塞安危置之不顾,把大批戍边精兵编入锦衣卫,守护皇城;构害忠良,宠信宦宫、义儿等等;提出“消祸本”的良策。

置开头的词语: 置之高阁 置之脑后 置想 置造 置言 置书邮 置买 置念 置臬 置楬 置辞 置都 置备 置亭 置问 置散 置之不论 置质 置议 置棋不定

阁结尾的词语: 置之高阁 置诸高阁 蠲阁 举阁 九重阁 镜阁 金阁 禁阁 杰阁 结绮阁 阶阁 焦崖阁 椒阁 讲阁 架阁 汲古阁 几阁 火阁 黄阁 环翠阁

闽ICP备202101726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