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经问难词语解释
执经问难(执经问难,执经问难)
手持经书反覆质问,以求解惑。
▶《后汉书•儒林传序》:“飨射礼毕,帝(明帝)正坐自讲,诸儒执经问难于前,冠带缙绅之人,圜桥门而观听者盖亿万计。”
------------------------------
执经问难
补证条目
手持经书反复质问,以求解惑。多指从师受业。
▶《玉支玑》第二十回:“当日婚姻之事,虽有玉支玑定盟,却尚未实结,而尊舅又正执经问难,故师生道严,婚姻礼略。”
执经问难网络解释
手持經書詢問疑難不解之處。多指從師受學。後漢書.卷七十九.儒林傳.序:「饗射禮畢,帝正坐自講,諸儒執經問難於前。」幼學瓊林.卷四.文事類:「從師曰執經問難。」
执经问难成语解释
◎手捧经书,质疑问难。后多指弟子从师受业。
◎《后汉书·儒林传序》:“飨射礼毕,帝正坐自讲,诸儒执经问难于前,冠带缙绅之人,圜桥门而观听者盖亿万计。”
执经问难造句
- 邑人卢肇、黄颇曾执经问难,得益非浅。
- 日讲《法华》、《楞严》诸部,执经问难者翕集座下。
- 二王倚之如左右手,时出其爱姬,使执经问难,从学文字。
- 《后汉书》记载:“礼毕,帝正坐自讲,诸儒执经问难于前。
- ,射礼完毕,明帝归坐于讲堂之上,正襟危坐,执经自讲,诸儒执经问难于前。
- 真人不轻易收弟子,对生徒要求甚严;但对执经问难者,均竭诚解析,诲人不倦。
- 出身中医世家,自少时从祖父习医,曾向本县名老中医童万金、王国瑭执经问难。
- 接着举行射礼,射礼完毕,明帝归坐于讲堂之上,正襟危坐,执经自讲,诸儒执经问难于前。
- 此年参加苏州国学大师章太炎举办的国学讲习会,为甘肃趋侍章氏讲座、执经问难的第一人。
- 16岁时,为了生计,一面当小学教员,一面自学中医,凭借教学余暇跟从波阳名医俞海才,执经问难,亲聆教益。
- 但一经颖达向他执经问难、发表意见,刘焯见其答难问对,出人意表,能发人之所未发,乃翻然改容,刮目相看。
- 1857年正月初四日,大元帅命人奉迎大经师入帅府为总掌教,白日里主讲于西门都掌教学堂,朝夕者大元帅执经问难,点破机密。
- 【出处】《后汉书?儒林传序》:“飨射礼毕,帝正坐自讲,诸儒执经问难于前,冠带缙绅之人,圜桥门而观听者盖亿万计。
- 一次为诸儒讲论经典,“诸儒执经问难于前,冠带缙绅之人圜桥而观听者盖亿万计”,太学声誉日高,匈奴亦遣人来洛阳学习。
- “以汉时说经各有师承,贯穿钩穴,口诵如澜翻,执经问难者,接踵门墙,愿得先生一言论定,时人尊之日经圣,亲炙弟子惠周惕、顾丁?、顾嗣立其选也。
- 乾隆《泉州府志?文苑》云,“世拱显……本锡兰山巴来那公之后,康熙癸已(1713年)恩科举人……纂《十三经注疏》……设教于小山丛竹亭,执经问难者屡满户外”。
- 他不满足于在洛阳学到的佛学知识,随到首都长安遍访名师,执经问难,锐意钻研经典,博览众书,发觉佛典各擅宗途,不完全一致,因此,决心到佛教的发源地印度探求佛教的奥秘。
- 二次辞官后,张九一于新蔡县城南关外凿池百亩,周围植翠竹垂柳,造亭馆画舫,种奇花异草,称之“南塘”,常偕弟子门人徜徉其间,并与同里阎调羹、汝阳秦京结为大吕诗社,执经问难,赋诗言志。
- 当时南普陀寺尚是子孙庙,(到1920年(民国九年),转逢和尚继任住持后,才改为十方丛林),但也有十方云水僧来往挂褡参学,元镇虚怀若谷,常向挂褡的老参们执经问难,住云水堂的行脚僧来自各方,什么样的人才都有。
- 矫校经堂初创于湖南巡抚吴荣光成于朱九香,而最盛于鸿勋,据鸿勋自序,谓道光之间,南海吴公,巡抚湖南,本乡国之雅化,溥造就于湘中,始建湘水校经堂,以导来学,?规模未宏,弦歌遽息,……于今四载,堂中隽才,咸能自奋,执经问难,著之于篇,览所撰述,颇足省录云云。
执开头的词语: 执经问难 执手 执法 执迷 执念 执勤 执友 执中 执业 执圭 执笔 执两用中 执徐 执柯作伐 执照 执信 执迷不误 执政 执耳 执教
难结尾的词语: 执经问难 指难 质疑问难 质难 捐躯赴难 距难 剧难 救苦救难 九难 獍难 静难 靖难 进难 进退双难 进退为难 进退两难 戒难 解难 解纷排难 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