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德要道(zhì dé yào dào)的成语解释及意思

作者:通通学

至德要道词语解释

至德要道最美好的道德和最精要的道理。

▶《孝经•开宗明义》:“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

▶唐玄宗注:“孝者,德之至,道之要也。”

▶邢昺疏:“言先代圣帝明王皆行至美之德,要约之道,以顺天下人心而教化之。”

▶《新五代史•南平世家•高从诲》:“敏(田敏)以印本五经遗从诲,从诲谢曰:‘予之所识不过《孝经》十八章尔。’敏曰:‘至德要道,于此足矣。’”章炳麟《检论•商鞅》:“昔者,蜀相行鞅术,至德要道弗踣焉。”

至德要道成语解释

◎ 最美好的道德和最精要的道理。《孝经·开宗明义》:“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順天下,民用和睦,上下無怨。” 唐玄宗 注:“孝者,德之至,道之要也。” 邢昺 疏:“言先代聖帝明王皆行至美之德,要約之道,以順天下人心而教化之。”《新五代史·南平世家·高从诲》:“ 敏 ( 田敏 )以印本五經遺 從誨 , 從誨 謝曰:‘予之所識不過《孝經》十八章爾。’ 敏 曰:‘至德要道,於此足矣。’” 章炳麟 《检论·商鞅》:“昔者, 蜀 相行 鞅 術,至德要道弗踣焉。”

至德要道造句

  • ”敏曰:“至德要道,于此足矣。
  • 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⑶,以顺天下⑷。
  • ”上曰:“圣人以孝为至德要道,其信然乎!
  • 薛收问至德要道,子曰:“至德,其道之本乎!
  • 先帝以明圣,奉承祖宗至德要道,天下清静,庶事咸宁。
  • ”《孝经?开宗明义章》:“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
  • 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
  • ?开宗明义》:“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
  • 《孝经?开宗明义》:“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
  • 舜,就是这样的先王,有“至孝”的“至德要道”,也成了帝王们的一个典范。
  • 两边楹联是蒋介石自写:“报本尊亲是谓至德要道,光前裕后所望孝子顺孙”。
  • 古代圣帝明王立身行己之至德要道,与其平治天下之大经大法,孔子皆融会贯穿之,以造成伟大之学派。
  • “报本堂”匾额由吴敬恒所书,两边柱上楹联“报本尊亲是谓至德要道,光前裕后所望孝子贤孙”,系蒋介石手迹。
  • 《恭纪睿赐慈额序》:“今东宫所赐‘慈教’二言,举凡天秩、天?、人纲、人纪、先王之至德要道,皆包含?括于其中。
  • 如《孝经直解》:原文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复坐吾语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直解孔子说在先的圣人有至好的德、紧要的道理。
  • 》这一角度看,回应了《开宗明义章第一》里孔子所说的“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 有的微言大义、循循善诱,尽显家风如雨;有的父慈子考、其乐融融,尽显诗书人家;有的苦心孤诣、诲人不倦,尽显至德要道;有的指点迷津,义不容情,尽显大家风范。

至开头的词语: 至德要道 至日 至心 至任 至诚高节 至察 至礼 至贞 至骏 至宝丹 至不济 至如 至孝 至刑 至为 至贤 至隐 至友 至仁 至清

道结尾的词语: 至德要道 卷甲倍道 渠道 具道 具自陈道 且道 就道 就正有道 酒道 久道 九道 径道 静因之道 警道 经邦论道 箐道 进道 近道 劲道 靳道

闽ICP备202101726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