滞讼(zhì sòng)的成语解释及意思

作者:通通学

滞讼词语解释

滞讼(滞讼,滞讼)

积压的讼案。

▶晋·陆机《晋平西将军孝侯周处碑》:“转为广汉太守,郡多滞讼,有经三十年不决者,处立评其枉直。”

▶宋·苏舜钦《火疏》:“古者决狱断滞讼,以平水旱,不用赦也。”

▶宋·俞文豹《吹剑录外集》:“累年滞讼,决遣殆尽。”

滞讼网络解释

積壓的訟案。晉.陸機.晉平西將軍孝侯周處碑:「郡多滯訟,有經三十年不決者。」或稱為「滯獄」。

滞讼造句

  • 尚书省滞讼不决者,诏征平治。
  • 事繁剧,孝祥剖决,庭无滞讼
  • 历知闽县,庭无滞讼,兴利去害。
  • 尝决水利滞讼,辟陂洫绵四十里。
  • 治疑狱,决滞讼,摄下邑,弭乱卒。
  • 而公裁决明审,滞讼悉空。
  • “有滞讼不得其情及剖决具案而未论者几万人”。
  • ??《周礼?泉府》尚书省滞讼不决者,诏征平治。
  • 部使者赵公思尤贤公,一路有疑狱滞讼,辄以委公。
  • 诏群臣分决滞讼,以韩知古录其事,只里姑掌捕亡。
  • 府断滞讼,未三月,三狱院及几赤十九邑,囚杀皆空。
  • 改知闽县,治以清简,庭无滞讼,兴利去害,知无不为。
  • 。郡多滞讼,有经三十年而不决者,处详其枉直,一朝决遣。
  • 部使者行部,旁郡滞讼,皆诿端谳,端剖决如流,绩誉籍然。
  • 古者断决滞讼以平水旱,不闻用赦,故赦下之后,阴雨及今。
  • 万家之邑,无留狱,无滞讼,无乏供,田里妥安,桴鼓不鸣。
  • 在地方官任上,他严明法纪,锄抑强暴,赈济灾荒,“庭无滞讼”。
  • ?魏徵传》:“七年,代王?为侍中,尚书省滞讼有不决者,诏徵评理之。
  • 《郡县释名》湖广卷上:黄安县“本黄冈、麻城、黄陂三县地,在郡西北,距各县治远,盗贼丛集,积逋滞讼,久而益炽,官司苦之。
  • ”《宋史?王安礼传》:“以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前滞讼不得其情,及具按而未论者几万人,安礼剖决,未三月,三狱院及畿赤十九邑,囚系皆空。

滞开头的词语: 滞讼 滞役 滞淹 滞事 滞例 滞定 滞疐

讼结尾的词语: 滞讼 聚讼 讦讼 交讼 简讼 计过自讼 讙讼 构讼 共同诉讼 告讼 附带民事诉讼 纷讼 遏讼 断讼 斗讼 调词架讼 刁讼 诋讼 地讼 盗讼

闽ICP备202101726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