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象词语解释
寄象
1. 古时指能通传南方与东方语言的翻译官。后泛指翻译。
▶《礼记•王制》:“五方之民,言语不通,嗜欲不同。达其志,通其欲;东方曰寄,南方曰象,西方曰狄鞮,北方曰译。”
▶孔颖达疏:“‘达其志,通其欲’者,谓帝王立此传语之人,晓达五方之志,通达五方之欲,使相领解。其通传东方之语官谓之曰寄,言传寄外内言语;通传南方语官谓之曰象者,言放象外内之言。”
▶明·归有光《王天下有三重》:“圣法道,道法天,君子之道。所以考三王而不谬,建天地而不悖,质鬼神而无疑,俟后圣而不惑者此也。不然……以相谕则不得其志,亦寄象鞮译之音而已,何重于王者之文!”章炳麟《程师》:“学之成验,定于校试,校试固不能无偏重轻。藉令试之殿廷,然诸校录者复多白徒,稍上非寄象之材,则目录之士耳!”
2. 寄托物象。
▶南朝·宋·郑道子《神不灭论》:“悟夫理精于形,神妙于理;寄象传心,粗举其证,庶鉴诸将悟,遂有功于滞惑焉。”
寄象造句
- 怀服远狄,寄象容车。
- 服??狄,寄象容车。
- ”参见“寄象”。
- 遗世作品有七言诗《暮秋行寄象山刘子》《送燕》等。
- ”(《题情深树寄象公》)“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 不然……以相谕则不得其志,亦寄象?译之音而已,何重于王者之文!
- 顾在昔寄象?译之掌,必与之达志通欲,其教不易其宜,厥旨岂相戾哉?
- 藉令试之殿廷,然诸校?者复多白徒,稍上非寄象之材,则目?之士耳!
- 所寄象牙有的是完整象牙,更多的为非洲人物雕像、台灯座、筷子、项链、戒指、手链等象牙制品。
- 正如清人蔡士英描摹:崛起平皋,矗立天表,旁绝何麓,寄象傲特,盖震芳之芽茁,云亭之襟带也。
- 南朝宋郑道子《神不灭论》:“悟夫理精於形,神妙於理;寄象传心,粗举其证,庶鉴诸将悟,遂有功於滞惑焉。
- 循此说也,又虑?寄象胥之业,占先圣王所视为至贱者,浸假乃?于党庠术序之中,而吾之典籍文章,所谓支那之国粹者,举以扫地。
- 在邮政渠道,非法邮寄象牙及其制品现象今年以来频频发生,广州海关驻邮局办事处已连续发现5起,查获象牙及其制品共计1 18件。
- 章炳麟《程师》:“学之成验,定於校试,校试固不能无偏重轻,藉令试之殿廷,然诸校录者复多白徒,稍上非寄象之材,则目录之士耳!
- 《诸真宗派总簿》记“阎祖派”派字为:“复本合教永,圆明寄象先,……”等二十字,据上记阎希言所传徒裔之辈字,与此相吻合,故所谓“阎祖派”当为阎希言所传之派系。
- 太宗贞观十一年六月戊辰以司长孙无忌为越州刺史……故申命有斟酌前代宣条委共治之寄象贤存世及之典司空齐国公无忌等或材称人杰望表国章论道庙堂寄深舟楫用资文武诚着艰难折冲阃外隐如敌国或志力忠烈为心膂或气强果是曰:爪牙策名运始功参缔构义贯休戚效彰夷险嘉庸懿绩简于朕心宜委以藩镇改赐土宇馀官食邑并如故即令子孙世世承袭(其后无忌等将之国情皆系恋不愿行辞不获免无忌子尚长乐公主乃因主陈请。
- 太宗贞观十一年六月戊辰以司长孙无忌为越州刺史……故申命有斟酌前代宣条委共治之寄象贤存世及之典司空齐国公无忌等或材称人杰望表国章论道庙堂寄深舟楫用资文武诚著艰难折冲阃外隐如敌国或志力忠烈为心膂或气强果是曰:爪牙策名运始功参缔构义贯休戚效彰夷险嘉庸懿绩简于朕心宜委以藩镇改赐土宇馀官食邑并如故即令子孙世世承袭(其后无忌等将之国情皆系恋不愿行辞不获免无忌子尚长乐公主乃因主陈请。
寄开头的词语: 寄画 寄治 寄巢 寄包 寄鞮 寄儿 寄灭 寄示 寄室 寄匿 寄任 寄学 寄幸 寄书鳞 寄锡 寄饭 寄椗 寄撘 寄存器 寄老
象结尾的词语: 具象 巨象 镜象 境象 静象 景象 祲象 金象 教象 见象 剑齿象 假象 迹象 寄象 系象 吉象 几象 浑象 黄金铸象 幻象